搜索结果: 72 查到相关次世的内容。
带有次世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一声不吭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伯尔作于1953年。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苦难的鲍格纳,战后在电话局里任小职员。他收入微薄,一家人挤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夫妻俩只能在周末去廉价的小旅馆相会。妻子一声不吭地忍受着生活的艰难。
两极世界 [相关解释]
与多极世界”相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支撑世界上两大对峙集团的两极。
中岛健藏(1903-1979) [相关解释]
日本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从事翻译和文学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与重建日本文艺家协会、日本笔会等团体。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会长。主要作品有《现代文艺论》、《现代作家论》等。
中途岛 [相关解释]
太平洋北部的珊瑚小岛。由环礁围成湖,是天然良港。因地处太平洋东、西两岸的中途,故名。战略地位重要。美国海军在此建有航空和潜艇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日本曾在这里激战。
五四运动 [相关解释]
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战胜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获得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签字承认。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示威队伍还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住宅,痛打在曹家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军阀政府逮捕学生三十余人。学生立即罢课。6月3日后,上海工人发动罢工声援,全国响应,掀起六三运动”,形成了以学生斗争为先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
公学 [相关解释]
英国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特别开设的私立寄宿中学。始于14世纪。经费主要来自私人捐款。只招收其预备学校学生。在英国学制中占特殊地位,学习年限为六年。学习内容以希腊文、拉丁文和人文科学为主,着重培养绅士风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比重略有增加。著名的有温彻斯特、伊顿、哈罗等公学。
凡尔登战役 [相关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16年,德军进攻法国东北部的最大要塞凡尔登,想从中央一举突破法军防线,法军顽强防守,粉碎了德军的计划。此役双方损失约一百万人。从此,凡尔登”成为坚固堡垒的代名词。
凡尔赛和约 [相关解释]
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由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条约。规定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其殖民地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由英、法、日三国瓜分,支付巨额赔款,限制军备⊥约无理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制度学派 [相关解释]
美国经济学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有凡勃伦等。认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因素是制度、法律和伦理等,而不是市场。强调制度和结构分析,并将制度解释为人类本能与外部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支配人们行动和思想的习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触动其所有制,主张社会改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为新制度学派。
协约国 [相关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两个对抗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之一。初由英、法、俄三国组成。1914年,战争爆发后,先后有美、意、日等二十五国加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后,协约国集团曾三次向苏俄发动武装干涉,均告失败。
卢森堡 [相关解释]
①罗莎·卢森堡(rosaluxemburg,1871-1919)。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后移居德国,参加工人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沙文主义,参加创立斯巴达克同盟。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反对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变,参与创建德国共产党。次年1月被社会民主党右翼政府杀害。②西欧内陆国。面积2586平方千米。人口4066万(1995年)。首都卢森堡。境内多丘陵,经济发达。钢铁工业和金融业为两大经济支柱。
发展经济学 [相关解释]
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取得独立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人物初期以西方经济学家为主,后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及发达国家的激进经济学家。前期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后期重视农业发展,并着重于对个别国家或不同类型的经验分析。
史里芬计划 [相关解释]
德国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制定的战略计划。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中心是速决战,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期内先击败西方的法国,再全力进攻东方的俄国,力争在三四个月中结束战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基本上采取这一战略方针,但最终都告失败。
吉普 [相关解释]
1.英语jeep的译音。一种轻便而坚固的中﹑小型汽车,美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首先制造。性能机动灵活,能适应高低不平的道路,多作军用。
吉普女郎 [相关解释]
1.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用吉普车上以陪伴官兵﹑出卖色相为生的女人。
同盟国 [相关解释]
①一般指为了某些共同利益相互之间签订同盟协议的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两个对抗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之一。由德、奥匈、意三国组成,1915年意大利退出这一集团,加入协约国。③简称盟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同德、日、意轴心国作战的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称呼。其主要国家有中、苏、美、英、法等国。
告终 [相关解释]
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失败而~。
大东亚共荣圈 [相关解释]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企图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建立的势力区域。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当时称荷属东印度)、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日本为中心,排除英美等其他势力。经过全世界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共同奋斗,这一阴谋被粉碎。
大独裁者 [相关解释]
美国故事片。联美影片公司1940年摄制。卓别林编、导、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犹太理发师查利被征入伍,作战受伤失去记忆。因他面貌酷似独裁者亨克尔,闹出许多笑话。最后他被当作亨克尔请上检阅台,向军人发表演说,竟讲出了人民不要战争、不要独裁的心里话。
天皇 [相关解释]
日本皇帝的称号。公元5世纪时称大王”,后改称天皇”。大化改新后,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到了幕府时代,形同虚设。19世纪明治维新后,成为握有绝对权力的专制君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谓天皇的神圣性”被否定,天皇成为日本国家的象征。
太平洋战争 [相关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的战争。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先后占领英国、荷兰的领地香港、马来亚、新加坡、缅甸、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太平洋上许多岛屿,当地人民进行顽强的抵抗。1943年,美、英等国盟军开始反攻。在中国,日军在抗日军民的有力打击下,陷入困境。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迫使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投降书,战争结束。
孤岛 [相关解释]
1.远离陆地的孤立岛屿。 2.比喻周围被敌占区所包围的地方。多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发生前的上海租界。
工党 [相关解释]
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0年成立。1906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和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张伯伦 [相关解释]
①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nevillechamberlain,1869-1940)。英国首相。执政时,实行绥靖政策,承认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和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占。1938年参加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绥靖政策破产,1940年5月辞职。②威尔特·张伯伦(wiltchamberlain,1936-)。美国篮球运动员。堪萨斯大学毕业后,入职业篮球队。善抢篮板球,投篮准确,创投篮命中率的最高纪录,至1974年引退,累计得分31419分。
德黑兰会议 [相关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商讨对德战争共同行动和战后安排及合作问题,规定美、英应于1944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会后发表《德黑兰宣言》。
慕尼黑政策 [相关解释]
为了本国利益,不惜牺牲别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纵容侵略者的政策。1938年,英、法两国为使德国将侵略矛头转向苏联,于9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以换取英、法、德、意不侵犯捷其他领土的保证”,结果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德于次年侵占捷全境,并攻占波兰等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列巡洋舰 [相关解释]
介于战列舰和巡洋舰之间的大型军舰。排水量和炮舰装备接近于战列舰,航速接近于巡洋舰。主要用以与战列舰协同作战。出现于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淘汰。
战列舰 [相关解释]
主要在远洋活动的,装备有大口径舰炮和厚装甲的大型军舰。因在海战中常排成单纵队的战列线进行炮战而得名。具有强大的火力,是海上编队的核心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潜艇和航空母舰的广泛使用而相继退役。
托派 [相关解释]
托洛茨基派”的简称。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派别。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组织反对派,宣传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严重桅俄国革命和国际工人运动。1927年,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1929年又被驱逐出境。1938年,托派成员在法国巴黎组织了第四国际”(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第三国际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派四分五裂。
政治真空地带 [相关解释]
西方国家对外部政治势力已退出或尚未到达的地区的称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被迫从这些地区退出,这些地区就被西方国家称为政治真空地带”。如果又有外部势力进入这些地区,就被称为填补真空”。
数理经济学 [相关解释]
在经济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来表述和推理的学科。19世纪40年代出现,70年代形成于西欧。如用函数形式表述商品需求与价格的关系,用导数来表示边际效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差分方程、线性代数等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对分析经济现象的数量关系虽有成就,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质的研究。
斯大林格勒战役 [相关解释]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1942年7月,德军逼进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战役开始。德军在遭受重大损失后,于9月窜入市区。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城市争夺战。在消耗德军有生力量后,11月苏军转入反攻,并于次年2月全歼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军。德军共损失一百五十万人。此役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斯巴达克同盟 [相关解释]
德国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革命组织。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斯巴达克派”,以古罗马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的名字命名。1918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后,正式建立这一同盟,领导人有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右翼首领的叛卖行为,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12月底改组为德国共产党。
新制度学派 [相关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学流派。主要代表是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等。继承并发展制度学派观点,仍强调制度、结构的分析,但更注重资本主义现实经济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矛盾,主张结构改革”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无条件投降 [相关解释]
战败一方向战胜一方不附任何条件的投降,表示战败方的彻底失败。战败国必须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并执行投降书所规定的条款。战胜国可取消战败国的政府,对其承担战争责任的政府官员进行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即为无条件投降。
日德兰海战 [相关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同德国海军之间的决定性战役。1916年5月31日和6月1日,德国舰队冲出北海,企图突破英国舰队的封锁,但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面上被英国舰队截住,经过激战,德国舰队失利,被迫退回基地。
未来主义 [相关解释]
1.现代文艺思潮之一。1909年意大利马利奈蒂倡始。1911年至1915年广泛流行于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布于欧洲各国。以尼采﹑柏格森哲学为根据,认为未来的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并主张表现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的所谓"心境的并发性"。
次世 [相关解释]
1.犹累世。
死者青春长在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西格斯作于1949年。1919年春,年轻的共产党员埃尔温惨遭杀害。他的遗腹子汉斯长大后继承父业,成为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前夜,汉斯不幸遇难。不久,他的女友生下了他的遗腹子。
殖民主义 [相关解释]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政治干涉、经济剥削和军事侵略把弱小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策。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表现为海盗式的掠夺、欺诈式的贸易和贩卖奴隶等方式;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主要采用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的手段,使弱小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和主权,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军事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采用新殖民主义政策,即打着友好”的招牌,通过经济、军事援助和文化渗透或支持政变、扶植傀儡政权、组织政治和军事集团等方式继续控制别国,以保持和扩大其
民主社会主义 [相关解释]
改良主义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于欧洲。认为通过资产阶级民主,就能把权力交给广大人民,把资本主义国有化和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当作社会主义。
滞胀 [相关解释]
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时,商品积压,物价下跌;经济繁荣时,商品畅销,物价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利用财政、税收、货币等杠杆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使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出现滞胀”现象在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失业大量增加的同时,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
生物战 [相关解释]
也称细菌战”。使用生物武器杀伤人和动物、毁坏植物的作战。由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先使用。旨在通过散布细菌,造成对方广大地区传染病流行,或大面积农作物坏死等状况,削弱对方军队的战斗力。
皇军 [相关解释]
1.战前日本国的军队。因统帅是天皇﹐故号称"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利用它进行侵略。
盟军 [相关解释]
1.有共同战斗目标的同盟军队。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军队。
盟国 [相关解释]
1.缔结条约结成同盟的国家。 2.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同盟国。
社会帝国主义 [相关解释]
指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首领考茨基等人及其派别,背叛无产阶级立场,支持帝国主义战争,成为社会帝国主义者和社会帝国主义派◇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推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侵略扩张政策的人,也称为社会帝国主义者。
社会民主党 [相关解释]
又称社会党”、工党”等。主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大多起源于19世纪末工人运动,1889年与一些社会主义工人团体一起组成第二国际◇第二国际分裂为左、中、右三派。左派联合组成第三国际,改称为共产党。中派和右派仍用原名,组成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但已成为资产阶级在工人运动中的代理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社会民主党又组成社会党国际,是一支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力量。
租借法 [相关解释]
指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军火和物资上援助盟国的法律。1941年3月实施。此法授权总统向与增强美国国防有重大关系的国家出借或出租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战后清帐。到1945年10月1日止,对反法西斯的盟国提供租借援助总额达四百余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关解释]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战争。两大集团为同盟国(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组成)和协约国(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组成)。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战争主要在欧洲进行。初期,同盟国占上风。1917年后,协约国逐渐掌握主动权。1918年,同盟国军队全线溃败。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共有三十三个国家卷入,死伤三千余万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性战争。
第三世界 [相关解释]
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内容之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取得独立的新兴国家。它们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70%以上。从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已成为世界上反帝、反殖、反霸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
第二国际 [相关解释]
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国际解散后,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来自欧美二十二个国家的三百多名国际社会主义者于1889年7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告第二国际的成立。初期在恩格斯的领导和影响下,基本执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恩格斯去世后,逐渐分裂为左、中、右三派。因右派和中派占据领导地位,第二国际日趋堕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从此不再是无产阶级的组织,最后陷于破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关解释]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性战争。战争首先于1931年9月在亚洲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军向波兰发动进攻,随后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侵占北欧和西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日军占领东南亚。同年美、英、苏、中、法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3年,苏军转入反攻,美、英军迫使意大利投降。次年,美、英军在法国登
索姆河战役 [相关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16年英法联军为帮助凡尔登法军的防御战,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主动向德军进攻。双方出动大量飞机进行空战。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作战。此役双方兵力损失超过一百二十万人。
纳粹 [相关解释]
1.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partei)的缩写nazi的音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国家社会党,是以希特勒为首的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政党。
纽伦堡审判 [相关解释]
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主要战犯和犯罪组织的审判。最后法庭判处戈林等十二人绞刑、七人徒刑,宣布纳粹党、党卫军、盖世太保等为犯罪组织。
绥靖政策 [相关解释]
又称安抚政策”。以牺牲别国领土、主权和本国人民利益为条件,用纵容或退让等方式来求得侵略者妥协的政策。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美等国就以中立”为名,纵容德、意的侵略扩张。1938年英、法又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使德、意法西斯日益猖狂,从而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相关解释]
意大利故事片。米纳罗帕电影公司1945年摄制。罗西里尼、阿米台依编剧,罗西里尼导演,安娜·玛格娜妮主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垮台。德国占领军以保护古迹为名,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意大利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德军展开英勇斗争。
自由贸易 [相关解释]
保护贸易”的对称。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进行干涉,不加以限制,允许商品自由地输入和输出的政策。19世纪,英国凭借它的工业优势,实行此项政策有六十年之久。以后,实行这种政策的国家极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自由贸易原则,但保护贸易盛行。
西线无战事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德国雷马克作于1929年。十九岁的保罗和他的同学们被送往西线作战。他们经历了战争的野蛮和残酷,先后战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1918年10月的某一天,保罗中弹丧命,而这一天,部队向上报告时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西线无战事。”
诺曼底登陆 [相关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3年5月,英、美首脑华盛顿会议决定,于次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登陆部队在海空军的掩护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登陆,为第二战场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贝利(1940- ) [相关解释]
巴西足球运动员。原名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生于体育世家。十七岁入巴西国家队。曾参加四次世界杯赛,三次为巴西足球队夺得世界冠军作出贡献。至1977年引退,共参加一千三百六十六场足球赛,踢进一千二百八十二个球。曾三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被誉为球王”。1975年毕业于桑托斯大学体育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任巴西体育部部长。
贝利(pelé,1940- ) [相关解释]
巴西足球运动员。原名埃德逊·阿兰德斯·多·纳西门托。生于体育世家。十七岁入巴西国家队。曾参加四次世界杯赛,三次为巴西足球队夺得世界冠军作出贡献。至1977年引退,共参加一千三百六十六场足球赛,踢进一千二百八十二个球。曾三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被誉为球王”。1975年毕业于桑托斯大学体育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任巴西体育部部长。
轴心 [相关解释]
1.轮轴。详"轮轴"。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日三国,结成侵略集团,称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轴心国 [相关解释]
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法西斯德、意、日三国。1936年10月,德、意签约结盟,称柏林罗马轴心”。同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也参加这个协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国于1940年2月又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公开的军事同盟。
轴心国家 [相关解释]
1.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同盟的德﹑意﹑日三国。
阿拉曼战役 [相关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1942年10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
雅尔塔会议 [相关解释]
也叫克里米亚会议”。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上的雅尔塔举行的首脑会议。主要讨论关于最终彻底击败德国法西斯、苏联对日宣战、分区占领德国以及战后世界的安排等问题。签订《雅尔塔协定》,还发表《克里米亚声明》。
霸权主义 [相关解释]
指某些大国、强国奉行的欺压、侵略弱小国家,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强国,为争霸世界,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争霸世界,引起了世界的激烈动荡。某些受超级大国指使的国家,在地区推行霸权主义,是造成世界不安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靖国神社 [相关解释]
日本祭祀阵亡官兵的地方。1869年建于东京。原名东京招魂社”。1879年改现名。其中供奉着自明治维新以来在历次战争中阵亡的二百余万名官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犯。以前每年春、秋由天皇或皇室代表主持大祭,曾是宣扬军国主义、鼓吹侵略政策的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宪法规定,国家不参与靖国神社的祭祀活动。但仍有不少军国主义分子借该处祭祀侵略者亡灵,试图复活军国主义,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
静静的顿河 [相关解释]
长篇小说。苏联肖洛霍夫作于1926-1940年。顿河地区哥萨克格里高利与阿克西妮亚相爱,但父亲为他娶了娜塔莉亚。他出走外村做雇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入伍。苏联国内战争时,他先参加红军,继而卷入哥萨克叛军◇又任红军连长,不久又脱离红军,落入匪帮。最后随他逃亡的阿克西妮亚中弹死去,他便回到了家乡。
马恩河会战 [相关解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一次会战。1914年英国、法国联军同德国军队在巴黎附近的马恩河地区进行会战。英法联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巴黎,使德军迅速灭亡法国的企图破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