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神仙的内容。
带有神仙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十二福地
[相关解释]
1.道家谓人世间七十二处神仙所居之地。
1.道家谓人世间七十二处神仙所居之地。
七宝楼台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 2.泛指堂皇华丽的楼台。
1.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 2.泛指堂皇华丽的楼台。
七趣
[相关解释]
1.佛教语。谓一切众生轮回趋向的七个地方。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仙和阿修罗。《楞严经》从六趣中的天趣分出仙趣,故成"七趣"。《楞严经》卷九"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1.佛教语。谓一切众生轮回趋向的七个地方。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仙和阿修罗。《楞严经》从六趣中的天趣分出仙趣,故成"七趣"。《楞严经》卷九"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沈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三十六天
[相关解释]
1.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签》卷二一。
1.道教称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见《云笈七签》卷二一。
三十六洞天
[相关解释]
1.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
1.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
三花
[相关解释]
1.三花树的略称。 2.三辫;三片。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4.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1.三花树的略称。 2.三辫;三片。 3.道教指人的精﹑气﹑神。 4.宋苏轼《三朵花》诗序"吾州有异人,常戴三朵花,莫知其姓名,郡人因以'三朵花'名之,能作诗,皆神仙意。"后因以冠簪三花指修炼得道。
三茅君
[相关解释]
1.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据传为汉景帝时咸阳人,先后隐句曲山(后名三茅山,简称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1.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茅盈及其弟茅固﹑茅衷。据传为汉景帝时咸阳人,先后隐句曲山(后名三茅山,简称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上仙
[相关解释]
1.天上的神仙。 2.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
1.天上的神仙。 2.道家所传说的"九仙"中品级最高者。
上八洞
[相关解释]
1.也叫"上八界洞府"。道家指上天八界神仙居住的地方。
1.也叫"上八界洞府"。道家指上天八界神仙居住的地方。
上清宫
[相关解释]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唐代名真仙观,宋大中祥符时改上清观,政和中改上清正一宫,元改正一万寿宫,清改称大上清宫,简称上清宫。"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 2.五代前蜀宫观名。
1.道教正一道著名道观之一。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唐代名真仙观,宋大中祥符时改上清观,政和中改上清正一宫,元改正一万寿宫,清改称大上清宫,简称上清宫。"上清"为道家所称的神仙居处,故其他道观亦多用"上清"命名者。 2.五代前蜀宫观名。
下凡
[相关解释]
1.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
1.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
下神
[相关解释]
1.招请神灵。旧时术士﹑巫婆装神弄鬼,假称神仙附在自己身上。
1.招请神灵。旧时术士﹑巫婆装神弄鬼,假称神仙附在自己身上。
世外人
[相关解释]
1.超脱世俗之人。 2.指僧道﹑神仙。
1.超脱世俗之人。 2.指僧道﹑神仙。
东海扬尘
[相关解释]
1.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后因以"东海扬尘"喻世事巨变。
1.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后因以"东海扬尘"喻世事巨变。
中天
[相关解释]
1.高空中;当空。 2.犹参天。 3.指上界,神仙世界。 4.天运正中。喻盛世。 5.九天之一。 6.指神农之《易》。 7.天文学名词。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天体每天经过子午圈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离天顶较远的一次叫"下中天"。
1.高空中;当空。 2.犹参天。 3.指上界,神仙世界。 4.天运正中。喻盛世。 5.九天之一。 6.指神农之《易》。 7.天文学名词。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天体每天经过子午圈两次,离天顶较近的一次叫"上中天",离天顶较远的一次叫"下中天"。
丹丘
[相关解释]
1.亦作"丹邱"。 2.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1.亦作"丹邱"。 2.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丹窍
[相关解释]
1.神仙居住的岩穴。
1.神仙居住的岩穴。
九天采访使者
[相关解释]
1.道教所信奉的巡察人间的神仙。
1.道教所信奉的巡察人间的神仙。
九龙
[相关解释]
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 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5.称汉文帝的九匹良马。 6.鞭炮的一种。
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 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 5.称汉文帝的九匹良马。 6.鞭炮的一种。
云庭
[相关解释]
1.指神仙所居处。 2.喻指寺院。 3.天庭。
1.指神仙所居处。 2.喻指寺院。 3.天庭。
云舆
[相关解释]
1.神仙以云为车﹐故称。 2.泛指华美的车子。
1.神仙以云为车﹐故称。 2.泛指华美的车子。
云輟
[相关解释]
1.神仙所乘之车。以云为之﹐故云。
1.神仙所乘之车。以云为之﹐故云。
云车风马
[相关解释]
1.《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练时日》﹕"灵之车﹐结玄云……灵之下﹐若风马。"后用"云车风马"指神仙的车乘。
1.《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练时日》﹕"灵之车﹐结玄云……灵之下﹐若风马。"后用"云车风马"指神仙的车乘。
云轺
[相关解释]
1.云车。传说神仙以云为车。 2.饰有云形图案的车乘。
1.云车。传说神仙以云为车。 2.饰有云形图案的车乘。
云辇
[相关解释]
1.有云状文饰的车子。 2.相传神仙以云为车。
1.有云状文饰的车子。 2.相传神仙以云为车。
云辙
[相关解释]
1.借指远行的车驾。 2.指神仙通行的道路。
1.借指远行的车驾。 2.指神仙通行的道路。
五城十二楼
[相关解释]
1.古代传说中神仙的居所。比喻仙境。
1.古代传说中神仙的居所。比喻仙境。
五铢衣
[相关解释]
1.亦称"五铢服"。亦称"五铣衣"。 2.传说古代神仙穿的一种衣服,轻而薄。
1.亦称"五铢服"。亦称"五铣衣"。 2.传说古代神仙穿的一种衣服,轻而薄。
五雷法
[相关解释]
1.道教方术。谓得雷公墨篆,依法行之,可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称之。见《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神仙感遇传.叶迁韶》。
1.道教方术。谓得雷公墨篆,依法行之,可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称之。见《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神仙感遇传.叶迁韶》。
人间天上
[相关解释]
1.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 2.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
1.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 2.犹人间天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
仙书
[相关解释]
1.道教论神仙之书。 2.仙人所书的奇字。参见"仙书云篆"。
1.道教论神仙之书。 2.仙人所书的奇字。参见"仙书云篆"。
仙仗
[相关解释]
1.亦作"僲仗"。 2.神仙的仪仗。 3.指皇帝的仪仗。
1.亦作"僲仗"。 2.神仙的仪仗。 3.指皇帝的仪仗。
仙传
[相关解释]
1.记述神仙故事的书。
1.记述神仙故事的书。
仙使
[相关解释]
1.神仙的使者。 2.对皇帝使者的誉称。
1.神仙的使者。 2.对皇帝使者的誉称。
仙侣
[相关解释]
1.仙人之辈。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1.仙人之辈。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仙倡
[相关解释]
1.古代乐舞中扮神仙的艺人。倡,古称歌舞艺人。
1.古代乐舞中扮神仙的艺人。倡,古称歌舞艺人。
仙台
[相关解释]
1.《初学记》卷十一引晋司马彪《续汉官志》"尚书省在神仙门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台"。
1.《初学记》卷十一引晋司马彪《续汉官志》"尚书省在神仙门内。"后因称尚书省为"仙台"。
仙史
[相关解释]
1.记述神仙事迹的史籍。
1.记述神仙事迹的史籍。
仙圣
[相关解释]
1.道家对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称。
1.道家对得道成仙者或神仙的尊称。
仙官
[相关解释]
1.道教称有尊位的神仙。 2.借以尊称道士。
1.道教称有尊位的神仙。 2.借以尊称道士。
仙方
[相关解释]
1.旧时幻想成仙所服食的丹药。 2.传说中神仙所赐的药饵。 3.旧时亦指迷信者向神前求得的药方。
1.旧时幻想成仙所服食的丹药。 2.传说中神仙所赐的药饵。 3.旧时亦指迷信者向神前求得的药方。
仙机
[相关解释]
1.旧时迷信,谓神仙异人所作的预言或暗示。
1.旧时迷信,谓神仙异人所作的预言或暗示。
仙李蟠根
[相关解释]
1.《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李唐统治者自言为老子之后,后因以李姓宗族昌盛为"仙李蟠根"。
1.《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李唐统治者自言为老子之后,后因以李姓宗族昌盛为"仙李蟠根"。
仙流
[相关解释]
1.指神仙之属。
1.指神仙之属。
仙源
[相关解释]
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 2.特指晋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 2.特指晋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仙灵
[相关解释]
1.神仙。
1.神仙。
仙眷
[相关解释]
1.神仙的眷属。
1.神仙的眷属。
仙籍
[相关解释]
1.神仙之乡。亦形容清幽之境。 2.仙人的名籍。 3.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1.神仙之乡。亦形容清幽之境。 2.仙人的名籍。 3.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仙类
[相关解释]
1.神仙之属。
1.神仙之属。
仙翁
[相关解释]
1.称男性神仙,仙人。 2.对道官的敬称。
1.称男性神仙,仙人。 2.对道官的敬称。
仙药
[相关解释]
1.神仙所制的不死之药。
1.神仙所制的不死之药。
仙诗
[相关解释]
1.指秦始皇使博士所造的《仙真人诗》,今不传。 2.指晋郭璞所作的《游仙诗》。 3.指扶乩等迷信活动中伪托神仙灵鬼所写的诗。
1.指秦始皇使博士所造的《仙真人诗》,今不传。 2.指晋郭璞所作的《游仙诗》。 3.指扶乩等迷信活动中伪托神仙灵鬼所写的诗。
仙部
[相关解释]
1.指记载神仙事迹的书籍。部,指书籍的门类。
1.指记载神仙事迹的书籍。部,指书籍的门类。
仙风
[相关解释]
1.神仙的风致。形容人的潇洒。
1.神仙的风致。形容人的潇洒。
令威
[相关解释]
1.即丁令威。传说中的神仙名。
1.即丁令威。传说中的神仙名。
似是而非
[相关解释]
1.《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后以"似是而非"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王充《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
1.《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后以"似是而非"指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误『王充《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晋葛洪《抱朴子.对俗》"或难曰神仙方书,似是而非。"
借胎
[相关解释]
1.迷信说法,谓神仙鬼怪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间。
1.迷信说法,谓神仙鬼怪为某一目的而借人的肉身降生世间。
元都
[相关解释]
1.即玄都。道教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1.即玄都。道教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内学
[相关解释]
1.谶纬之学。 2.谓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3.佛学。 4.犹言女学士。
1.谶纬之学。 2.谓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3.佛学。 4.犹言女学士。
内篇
[相关解释]
1.古代指论着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汪中《述学》。《晋书.葛洪传》"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余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唐成玄英《序》"《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后以内篇指神仙家言。
1.古代指论着中的主要部分,对"外篇"而言。如《庄子》﹑《晏子春秋》﹑《抱朴子》﹑《史通》﹑《文史通义》等书都分内﹑外篇。内篇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则属馀论或附论性质。又文集亦有分内外篇者,内篇多为作者自编或有关学术义理的文章,如汪中《述学》。《晋书.葛洪传》"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余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唐成玄英《序》"《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明于理事。"后以内篇指神仙家言。
凡人
[相关解释]
①平常的人~琐事。②指尘世的人(区别于‘神仙 ’)。
①平常的人~琐事。②指尘世的人(区别于‘神仙 ’)。
凡缘
[相关解释]
1.犹言一如往常。《荀子·礼论》"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杨倞注"凡,常也;缘,因也。言其妻子如常日所服而埋之,不更加绖杖也。"一说为盘绕,不循正路。见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荀子礼论》。 2.旧指佛家﹑道家﹑神仙等与世俗的缘分。
1.犹言一如往常。《荀子·礼论》"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杨倞注"凡,常也;缘,因也。言其妻子如常日所服而埋之,不更加绖杖也。"一说为盘绕,不循正路。见于省吾《双剑誦诸子新证·荀子礼论》。 2.旧指佛家﹑道家﹑神仙等与世俗的缘分。
分风
[相关解释]
1.谓神仙把风分为两个方向。 2.借指分离。 3.谓无定向的风。
1.谓神仙把风分为两个方向。 2.借指分离。 3.谓无定向的风。
刘海蟾
[相关解释]
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1.亦称"刘海"。 2.五代燕山人,名操,字昭远,以号行。道教全真道祖师。初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一日,道人正阳子来谒,说清静无为之法,并索鸡卵十枚,累金钱上。蟾惊呼"危哉!"道人说"居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悟,弃官归隐,后仙去。见《神仙通鉴》。民间多绘作仙童状,前额垂发,手舞钱串,骑蟾背上。俗称"刘海"。
十洲三岛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华林园
[相关解释]
1.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讳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故城内。有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诸胜。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赵石虎都邺后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武成帝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4.弥勒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
1.宫苑名。三国吴建。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古台城内。南朝宋元嘉时扩建,筑华光殿﹑景阳楼﹑竹林堂诸胜。其后齐梁诸帝,常宴集于此。南宋时尚有残存遗迹。 2.宫苑名。本东汉芳林园,魏正始初因避齐王芳讳改。故址在今河南洛阳东洛阳故城内。有瑶华宫﹑景阳山﹑天渊池诸胜。东魏天平二年(公元535年)毁。 3.宫苑名◇赵石虎都邺后建。故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古邺城北。园墙周围数十里,有凌云城﹑金花洲﹑光碧堂诸胜。北齐武成帝扩建后,华丽似神仙所居,因改名仙都苑。 4.弥勒成道后说法的僧园名。中有龙华树,故名。
卖杏虎
[相关解释]
1.传说三国吴董奉在庐山行医,治愈的病人,重者使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植杏十万余株◇杏子成熟,于杏林设一草仓,买杏的放一器谷,取一器杏。有人多取,林中就有虎出来追赶,以致倾覆,回家一量,恰如所放谷。偷杏者往往被虎咬死,然送还杏又可复活。见晋葛洪《神仙传.董奉》◇因以"卖杏虎"称严以律人者。
1.传说三国吴董奉在庐山行医,治愈的病人,重者使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数年植杏十万余株◇杏子成熟,于杏林设一草仓,买杏的放一器谷,取一器杏。有人多取,林中就有虎出来追赶,以致倾覆,回家一量,恰如所放谷。偷杏者往往被虎咬死,然送还杏又可复活。见晋葛洪《神仙传.董奉》◇因以"卖杏虎"称严以律人者。
卢生
[相关解释]
1.秦时燕方士。相传为始皇入海求神仙药不获而遁。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为典实"黄粱梦"中人物。
1.秦时燕方士。相传为始皇入海求神仙药不获而遁。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2.为典实"黄粱梦"中人物。
县圃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
1.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
双节
[相关解释]
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仪仗。
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2.泛指高官或神仙之仪仗。
噀酒
[相关解释]
1.指后汉栾巴喷酒为雨事。晋葛洪《神仙传.栾巴》"正旦大会,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不敬。诏问巴,巴曰'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乃发驿书问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着人皆作酒气。'"
1.指后汉栾巴喷酒为雨事。晋葛洪《神仙传.栾巴》"正旦大会,巴后到,有酒容,赐百官酒,又不饮,而西南向噀之。有司奏不敬。诏问巴,巴曰'臣适见成都市上火,臣故漱酒,为尔救之。'乃发驿书问成都,已奏言'正旦食后失火,须臾有大雨三阵,从东北来,火乃止,雨着人皆作酒气。'"
嚼墨喷纸
[相关解释]
1.晋葛洪《神仙传.班孟》"班孟者,不知何许人……又能吞墨,舒纸着前,嚼墨喷之(纸),皆成文字,满纸各有意义。"后用以称善为文者。
1.晋葛洪《神仙传.班孟》"班孟者,不知何许人……又能吞墨,舒纸着前,嚼墨喷之(纸),皆成文字,满纸各有意义。"后用以称善为文者。
圆峤
[相关解释]
1.传说中的仙山。常指隐士﹑神仙所居之地。
1.传说中的仙山。常指隐士﹑神仙所居之地。
地行仙
[相关解释]
1.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于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 2.比喻远行的人。
1.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于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 2.比喻远行的人。
坐帐无鹤
[相关解释]
1.晋葛洪《神仙传》载介象字元则,会稽人。吴主征至武昌,供帐皆是绮绣。遗黄金千镒,从象学隐形之术,后告言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奁赐象。象食之,须臾便死。帝埋葬之。以日中时死,晡时已至建业,所赐梨付苑吏种之。吏后以表闻,先主即发棺而视,唯存一符。帝思之,与立庙,时躬往祭祀,常有白鹤来集座上,迟回复去。又传说汉丁令威成仙后化鹤飞回故乡辽东,飞鸣作人言"有鹤有鹤丁令威,化鹤千年今始归。"见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遂以"坐帐无鹤"为思念故土的典实。
1.晋葛洪《神仙传》载介象字元则,会稽人。吴主征至武昌,供帐皆是绮绣。遗黄金千镒,从象学隐形之术,后告言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奁赐象。象食之,须臾便死。帝埋葬之。以日中时死,晡时已至建业,所赐梨付苑吏种之。吏后以表闻,先主即发棺而视,唯存一符。帝思之,与立庙,时躬往祭祀,常有白鹤来集座上,迟回复去。又传说汉丁令威成仙后化鹤飞回故乡辽东,飞鸣作人言"有鹤有鹤丁令威,化鹤千年今始归。"见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遂以"坐帐无鹤"为思念故土的典实。
壁中叟
[相关解释]
1.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因以为典,称"壁中叟"。
1.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盘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因以为典,称"壁中叟"。
天仙
[相关解释]
1.天上神仙。 2.仙女。多比喻美女。
1.天上神仙。 2.仙女。多比喻美女。
天台女
[相关解释]
1.谓仙女。相传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留纂年回家﹐子孙已历七世﹐乃知二女为仙女。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及《太平广记》卷六一引《神仙记》。
1.谓仙女。相传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留纂年回家﹐子孙已历七世﹐乃知二女为仙女。事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及《太平广记》卷六一引《神仙记》。
天宫
[相关解释]
1.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天上的宫廷。 2.比喻绝佳的生活环境。 3.星垣。
1.指天帝﹑神仙居住的宫殿;天上的宫廷。 2.比喻绝佳的生活环境。 3.星垣。
天府
[相关解释]
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4.指朝廷。
1.《周礼.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原为周官名﹐掌祖庙之守藏﹐后因称朝廷藏物之府库为天府。 2.谓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之域。 3.犹天廷。古人以为天上神仙亦设有朝廷。 4.指朝廷。
天神
[相关解释]
1.指天上诸神﹐包括主宰宇宙之神及主司日月﹑星辰﹑风雨﹑生命等神。 2.泛指神仙。
1.指天上诸神﹐包括主宰宇宙之神及主司日月﹑星辰﹑风雨﹑生命等神。 2.泛指神仙。
太清宫
[相关解释]
1.道教观名。"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常用作宫观名。
1.道教观名。"太清"相传为神仙居处﹐故常用作宫观名。
姑射
[相关解释]
1.山名。在山西省临汾县西,即古石孔山,九孔相通。 2.《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1.山名。在山西省临汾县西,即古石孔山,九孔相通。 2.《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后诗文中以"姑射"为神仙或美人代称。
宝字
[相关解释]
1.称帝王神仙所写的字。
1.称帝王神仙所写的字。
小谪
[相关解释]
1.指神仙谪降(尘世)。
1.指神仙谪降(尘世)。
帝台
[相关解释]
1.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名。 2.犹帝阙。
1.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名。 2.犹帝阙。
幽经
[相关解释]
1.指《相鹤经》。传说为神仙的经书。
1.指《相鹤经》。传说为神仙的经书。
异骨
[相关解释]
1.不同凡人的骨骼。旧多谓圣君贤相或神仙的形貌品格。 2.特殊的骨头。
1.不同凡人的骨骼。旧多谓圣君贤相或神仙的形貌品格。 2.特殊的骨头。
张仙
[相关解释]
1.民间传说神仙名。《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万花深处,一声响喨,见一尊神道,立在夫人面前……仔细看时,正比庙中所塑二郎神模样,不差分毫来去。手执一弹弓,又像张仙送子一般。"顾学颉校注"神仙故事张远霄,眉山人;五代时游青城山得道。曾有四目老人,传以弓弹,谓能避役。又,五代蜀孟昶有挟弹的画像。宋灭蜀后,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把像带入宋宫悬挂,宋太祖看见了,问她,她诡称是张仙的像,供他,可令人得子。民间流传,就把两件事混为一个故事。"一说,指梓潼神。参阅明陆深《金台纪闻》﹑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清朱彝尊《
1.民间传说神仙名。《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万花深处,一声响喨,见一尊神道,立在夫人面前……仔细看时,正比庙中所塑二郎神模样,不差分毫来去。手执一弹弓,又像张仙送子一般。"顾学颉校注"神仙故事张远霄,眉山人;五代时游青城山得道。曾有四目老人,传以弓弹,谓能避役。又,五代蜀孟昶有挟弹的画像。宋灭蜀后,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把像带入宋宫悬挂,宋太祖看见了,问她,她诡称是张仙的像,供他,可令人得子。民间流传,就把两件事混为一个故事。"一说,指梓潼神。参阅明陆深《金台纪闻》﹑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六﹑清朱彝尊《
张寿臣(1899-1970)
[相关解释]
相声演员。北京人。1913年师从焦德海学艺,后与李德(艺名万人迷”)合作,受李教益。艺术上博采众长,以沉稳、细致、幽默为特色。代表作有《小神仙》、《化蜡扦》等。所演曲目编有《张寿臣单口相声选》、《张寿臣笑话相声合编》等。
相声演员。北京人。1913年师从焦德海学艺,后与李德(艺名万人迷”)合作,受李教益。艺术上博采众长,以沉稳、细致、幽默为特色。代表作有《小神仙》、《化蜡扦》等。所演曲目编有《张寿臣单口相声选》、《张寿臣笑话相声合编》等。
徐甲
[相关解释]
1.传说有徐甲者,自幼为老子佣工,至老子出关时,计欠徐甲佣资七百二十万钱。甲乃诉之关令尹喜,喜大惊,以告老子。老子谓甲曰汝久应死,是吾以《太玄清生符》与汝,始能至今日。原计至安息国以黄金还汝,何以不能忍?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符》立出于地,而甲亦死。喜知老子神人,乃为甲叩头请命,并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遗之而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用为助人还魂之典。 2.借指雇工。
1.传说有徐甲者,自幼为老子佣工,至老子出关时,计欠徐甲佣资七百二十万钱。甲乃诉之关令尹喜,喜大惊,以告老子。老子谓甲曰汝久应死,是吾以《太玄清生符》与汝,始能至今日。原计至安息国以黄金还汝,何以不能忍?乃使甲张口向地,其《太玄符》立出于地,而甲亦死。喜知老子神人,乃为甲叩头请命,并乞为老子出钱还之。老子复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钱二百万与甲,遗之而去。事见《太平广记》卷一引晋葛洪《神仙传.老子》◇用为助人还魂之典。 2.借指雇工。
思凡
[相关解释]
1.佛﹑道以人世为凡尘,故称神仙或僧道思慕世俗生活为思凡。
1.佛﹑道以人世为凡尘,故称神仙或僧道思慕世俗生活为思凡。
悬圃
[相关解释]
1.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泛指仙境。语出《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刪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县圃,乃上通于天也。"
1.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玄圃◇泛指仙境。语出《楚辞.天问》"昆仑悬圃,其刪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县圃,乃上通于天也。"
愿王
[相关解释]
1.谓许愿的对象。指上帝﹑神仙。
1.谓许愿的对象。指上帝﹑神仙。
成仙
[相关解释]
1.成为神仙。
1.成为神仙。
扬尘
[相关解释]
1.激起尘土。 2.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 3.喻征战。
1.激起尘土。 2.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 3.喻征战。
承露盘
[相关解释]
1.汉武帝迷信神仙,于建章宫筑神明台,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三国魏明帝亦于芳林园置承露盘。
1.汉武帝迷信神仙,于建章宫筑神明台,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三国魏明帝亦于芳林园置承露盘。
指树为姓
[相关解释]
1.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1.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换骨
[相关解释]
1.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广记》卷二十引南唐沈汾《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吃。'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 2.佛教称得道受果。 3.喻作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1.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广记》卷二十引南唐沈汾《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吃。'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 2.佛教称得道受果。 3.喻作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掷米
[相关解释]
1.传说仙女麻姑掷米于地﹐皆成珍珠。仙人王方平笑谓麻姑少年﹐我老了﹐不喜欢再弄这种调皮的玩意。事见晋葛洪《神仙传.麻姑》。
1.传说仙女麻姑掷米于地﹐皆成珍珠。仙人王方平笑谓麻姑少年﹐我老了﹐不喜欢再弄这种调皮的玩意。事见晋葛洪《神仙传.麻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