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00 查到相关统称的内容。
带有统称相关的词语及解释 👇
七族 [相关解释]
1.亲族的统称。 2.指西汉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七郊 [相关解释]
1.统称古代在郊外祀五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及天地的祭礼。
三仓 [相关解释]
1.古字书名『初,合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和胡母敬《博学篇》为一书,称"三仓",亦统称《仓颉篇》,凡三千三百字。魏晋时,又以李斯《仓颉篇》为上卷,扬雄《训纂篇》为中卷,贾鲂《滂喜篇》为下卷,合为一部,亦称"三仓"。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 2.指储粮之太仓﹑石头仓﹑常平仓。
三班 [相关解释]
1.宋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为三班。 2.见"三班六房"。 3.昼夜不间断生产的工厂,工人轮流上早﹑中﹑夜班,统称三班。与"常日班"相对。
上引首 [相关解释]
1.装裱的卷轴字画,画面以外的上下部分统称"引首",其在上部者称为"上引首"。
下利 [相关解释]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下手曰下利。 2.同"下痢"。古代医学对"泄泻"与"痢疾"的统称。 3.堪舆家迷信之说,指不宜埋葬的处所。
东北抗日义勇军 [相关解释]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武装的统称。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和国民党军队部分爱国官兵,组成了名为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数百支抗日武装,在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各部队间缺乏相互支援,至1933年春大部溃散。其中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部分。
东夷 [相关解释]
1.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 2.指三国吴。 3.特指清朝统治者。 4.旧指我国东方日本﹑朝鲜等国家。
东河 [相关解释]
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东河。与晋陕间北南流向一段称西河相对。 2.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河道副总督为河南山东河道总督(通称河东河道总督),专司河南山东两省境内黄河﹑运河等的防治事宜。其所管辖的诸河流统称"东河"。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三·总督》。
丝缕 [相关解释]
1.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 2.指不断的情思。
丞参 [相关解释]
1.清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中南海 [相关解释]
在北京市区中部、故宫西侧。包括中海与南海,与北海统称三海。面积100公顷,其中水面约47公顷。中海开凿于金、元时,南海开凿于明初。清代与北海统称为西海子,亦称太液池。为皇家禁苑。园内景色美丽。有水云榭、丰泽园、瀛台等胜迹,光绪皇帝曾被囚于瀛台。园内还有崇雅殿、怀仁堂、紫光阁、武成殿等建筑。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丰泽园内菊香书屋为毛泽东故居。
中原油田 [相关解释]
河南和山东交界处黄河两岸油田的统称,以河南濮阳为中心。1979年投产‖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学 [相关解释]
也称中国研究”、汉学”。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中都官 [相关解释]
1.汉代京师各官署的统称。
主力舰 [相关解释]
1.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统称。
乐府 [相关解释]
1.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起于汉代『惠帝时已有乐府令。武帝时定郊祀礼,始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乐府之名始此。参阅《汉书·礼乐志》。 2.诗体名。初指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搜辑汉魏以迄唐﹑五代合乐或不合乐以及摹拟之作的乐府歌辞,总成一书,题作《乐府诗集》。宋以后的词﹑散曲﹑剧曲﹑因配乐,有时也称乐府。
乐曲 [相关解释]
1.音乐作品。统称演奏和歌唱之歌曲。
九军 [相关解释]
1.天子六军,诸侯三军,统称为九军。 2.为数众多的军队,犹大军。
也里可温 [相关解释]
1.蒙古语的音译。元代称传入我国的基督教。当时景教派(元以前已传入)与天主教皆有教士来中国传教,其教统称"十字教",教士俱称"也里可温"。
乡饮宾 [相关解释]
1.乡饮酒礼的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其后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明清时又有"宾"(亦称"大宾")﹑"僸宾"﹑"介宾"﹑"三宾"﹑"众宾"等名号,统称"乡饮宾"。
乱弹 [相关解释]
1.戏曲名词。自明至清初,陕西地方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 2.戏曲名词。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的统称。 3.戏曲名词。指京剧。 4.乱说,胡扯。
二十八天 [相关解释]
1.佛教对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及无色界四天的统称。
云和 [相关解释]
1.山名。古取所产之材以制作琴瑟。 2.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统称。 3.元代官署名。属教坊司。掌乐。
云头子 [相关解释]
1.旧时女鞋前头的彩绣花样。或花﹐或鸟﹐或云﹐统称云头子。
五威将帅 [相关解释]
1.官名。西汉末王莽即帝位后,置五威将;每一将各置左﹑右﹑前﹑后﹑中五帅,将持节,称太一之使;帅持幢,称五帝之使,统称五威将帅。持节,奉符命,赍印绶,着五色衣冠,周行四方,以威天下。五威,谓威镇五方。
五苍 [相关解释]
1.指古代五种字书『初合《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为一书,统称《苍颉篇》,又称《三苍》。魏晋时,增《训纂篇》﹑《滂喜篇》,亦称《三苍》,又称《五苍》。
五金 [相关解释]
1.五种金属◇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亦泛指各种金属。 2.今亦用为金属制品的统称。 3.见"五朱"。
京省 [相关解释]
1.古代中央各部的统称。
人造板 [相关解释]
1.利用木材﹑锯屑或其他植物纤维加工制成的板材的统称。
人鬲 [相关解释]
1.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对家内奴隶和生产奴隶的统称。
今字 [相关解释]
1.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从汉隶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 2.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隶书。也称"今文"。
仪卫 [相关解释]
1.仪仗与卫士的统称。
佐史 [相关解释]
1.汉代地方官署内书佐和曹史的统称。
佐杂 [相关解释]
1.清代州县官署内助理官吏佐贰﹑首领﹑杂职三者的统称。
佐贰 [相关解释]
1.辅佐主司的官员。明清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偏蚀 [相关解释]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统称。详"偏食"。
偏食 [相关解释]
1.日偏食和月偏食的统称。在朔日,如果地面上某一部分落在月球的半影之内,当地的人便会看见太阳的一部分被月球掩蔽,称为"日偏食"。在望日,如果月球的一部分落在地影之内,地面的人便会看见月球的一部分被地影掩蔽,称为"月偏食"。参见"日食"﹑"月食"。 2.只爱吃某几种食物的不良习惯,如只爱吃鱼﹑肉,而不爱吃蔬菜。 3.喻特殊优遇。
兄弟 [相关解释]
1.哥哥和弟弟。 2.姐妹。古代姐妹亦称兄弟。 3.古代对同姓宗亲的称呼。 4.古代对姻亲之间同辈男子的称呼。因亦借指婚姻嫁娶。 5.古代对亲戚的统称。 6.指同姓国家。 7.比喻两者相似,不相上下。 8.泛称意气相投或志同道合的人。亦以称友情深笃的人。 9.对弟弟的称呼。 10.男子自称。
兔毛 [相关解释]
野兔毛和家兔毛的统称。野兔毛较粗硬,底绒少,不适于纺织,可用于制作毛笔和填充料。家兔毛细而轻软,富有光泽,蓬松保暖;但卷曲少,表面光滑,抱合力较差,因而常与羊毛、人造毛等混纺。家兔毛中以安哥拉兔毛为最优,是高级纺织原料。
党派 [相关解释]
1.派别。 2.各政党或政党中各派别的统称。
公用事业 [相关解释]
城市和乡镇中供居民使用的电报、电话、电灯、自来水、公共交通等企业的统称。
六军 [相关解释]
1.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后因以为国家军队的统称。 2.晋世称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3.指唐之禁军六军。
六部 [相关解释]
从隋唐开始,中国封建王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一般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统称六部。
六馆 [相关解释]
1.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2.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共产主义小组 [相关解释]
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当时名称不统一,有称共产党、共产党支部、共产党小组等,后统称共产主义小组。
兵团 [相关解释]
①军、师(旅)两级组织的统称。②大部队的泛称。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级组织。由若干个军(师)和战斗、勤务保障部队编成。隶属于野战军或中央军事委员会。
内乐府 [相关解释]
1.唐代的音乐机构有属于政府太常寺的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主要属于宫廷的教坊和梨园◇两者统称"内乐府"。
内司 [相关解释]
1.北朝魏孝文帝所置宫中女官名。 2.宋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 3.诸王府的属官。
内尚书 [相关解释]
1.唐五代宫中女官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统称"六尚书"。因在宫内供职,故称内尚书。
内脏 [相关解释]
1.人或动物的胸腔和腹腔内器官的统称。内脏包括心﹑肺﹑胃﹑肝﹑脾﹑肾﹑肠等。
军械 [相关解释]
各种枪械、火炮、弹药及其备件、附件等的统称。
农机 [相关解释]
1.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机器的统称。
农科 [相关解释]
1.教学上对农业﹑林业﹑养殖﹑园艺等学科的统称。
农药 [相关解释]
1.农业上用来杀虫﹑杀菌﹑除草﹑毒杀害鸟害兽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药物的统称。
出宝 [相关解释]
1.赌博的一种。在宝盒内装上带点数的宝子,供赌徒们押。有人秘密装宝盒,有人传送宝盒,有人开宝盒。传送宝盒称为出宝,整个活动也统称为出宝。
刀具 [相关解释]
1.切削工具的统称,包括车刀﹑铣刀﹑刨刀﹑绞刀﹑钻头等。广义地说,也包括屠宰牲畜﹑切削食物和医疗手术等所用的刀在内。
刃具 [相关解释]
1.即刀具。切削工具的统称。参见"刀具"。
列士 [相关解释]
1.即元士。古称天子之上士。别于诸侯之士。一说,古时上士﹑中士和下士的统称。 2.有名望的人。 3.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之士。
列校 [相关解释]
1.东汉时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分作五营,称北军五校,每校首领称校尉,统称列校。唐五代时地方军队亦设列校。
剿饷 [相关解释]
1.明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饷"。
劈刺 [相关解释]
1.刀劈和刺杀的统称。
功服 [相关解释]
1.古代丧服名,大功,小功的统称。因斩衰﹑齐衰用粗麻布,功服用熟麻布,故名。
医科 [相关解释]
1.教学上对有关医疗﹑药物﹑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学科的统称。
十使 [相关解释]
1.佛教以贪﹑瞋﹑痴﹑慢﹑疑为五钝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为五利使,统称"十使",又称十大惑或十根本烦恼。
十八般兵器 [相关解释]
中国民间对古代主要冷兵器的统称。源于十八般武艺”,后演变成十八般兵器”。
单调函数 [相关解释]
增函数和减函数的统称。当函数f(x)的自变量在其定义区间内增大时,函数值也随着增大(或减小),则称该函数为增函数(或减函数)。
南半球 [相关解释]
1.地球赤道以南的统称,包括南极洲﹑澳洲﹑南美洲与非洲的南半部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南半部。在这个半球以内,陆地和海洋分别占19.1%和80.9%。
南碑 [相关解释]
1.统称吴﹑晋﹑宋﹑齐﹑梁﹑陈诸朝碑的法帖。其书法神妙高逸,略胜于北碑。但流传甚少。
卦气 [相关解释]
1.以《易》六十四卦与四时﹑月令﹑气候等相配之法。相传文王序《易》,以《坎》﹑《离》﹑《震》﹑《兑》为四时卦,其二十四爻分主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干》﹑《姤》﹑《遁》﹑《否》﹑《观》﹑《剥》﹑《坤》配十二地支,为十二月消息卦,其七十二爻分主七十二候。其余四十八卦,分布十二月,每月加消息卦共五卦,分配君臣等位,其三十爻,以配一月日数。凡此,统称之为卦气。其说出自汉孟喜﹑京房等。参阅清庄存与《卦气解》。 2.术数家用八卦配《洛书》数,本于阳卦奇﹑阴卦偶之说,以奇偶分阴阳,
卧具 [相关解释]
1.枕席被褥的统称。
卫生设备 [相关解释]
1.建筑物内供应自来水﹑热水及排除污水﹑垃圾等设备的统称。通常指抽水马桶和接通下水道的脸盆﹑浴缸等。
县佐 [相关解释]
1.县令辅佐官员之统称。辛亥革命后专置县佐官职,为县知事的佐理,设于县内要地,不与县知事同城。掌理县知事委办的各项事务,并得于驻地就近指挥监督该地警察及处理违警案件◇废。
口疮 [相关解释]
口炎、口角炎等的统称。
古文 [相关解释]
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②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古生物 [相关解释]
古代动物和古代植物的统称。古代生物的遗体有少数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如三叶虫、恐龙、猛犸等。
台官 [相关解释]
1.汉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 2.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3.泛指朝廷公卿。
司法机关 [相关解释]
广义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统称。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局、科)。公安机关是治安机关,在处理刑事案件时参加司法工作。狭义专指国家的审判机关,即法院。
呢绒 [相关解释]
1.毛织品的统称。
咱们 [相关解释]
1.我;我们。指说话的一方。 2.统称己方与对方。
响器 [相关解释]
1.铙﹑钹﹑锣﹑鼓等打击乐器的统称。
器物 [相关解释]
1.原指尊彝之类◇为各种用具的统称。 2.器具和货物。
四则运算 [相关解释]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统称。在一个算式里,若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称为四则混合运算。在数、代数式和各种函数表达式之间都可进行四则运算,一般把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把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四厢乐歌 [相关解释]
1.晋与南朝宋齐时,朝会燕飨所用的乐歌,统称四厢乐歌。
图片 [相关解释]
1.清时由八旗佐领所出﹑盖有图章的保证文书,犹汉族官员之印结。 2.图画﹑照片﹑拓片等的统称。
土木工程 [相关解释]
①用土、石、砖、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材料等建筑材料修建房屋、道路、铁路、桥梁、隧道、河流、港口、市政卫生工程等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②房屋、道路、铁路、桥梁、隧道、市政卫生等各种工程全部或一部分的建成物的统称。
圩垸 [相关解释]
沿江、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农业区。在长江下游叫做圩”,中游叫做垸”,统称圩垸”。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圩堤将农田与外水隔开,通过灌排渠系及操纵堤上的水闸以调节内水和外水的进出。
地方 [相关解释]
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地方政府。②处所;部位;领域学校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疼|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战卒甚众,而身死国亡。③部分;方面这话有对的地方|有些地方你欠考虑。④地保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⑤本地;当地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
坦克兵 [相关解释]
①即装甲兵”(1169页)。②坦克乘员的统称。
坦克手 [相关解释]
1.亦称"坦克乘员"。 2.每辆坦克或自行火炮编制人员的统称。包括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等。
堕民 [相关解释]
1.称惰民。绍兴也叫"乐户"。元灭南宋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绍兴等地,称之为"怯怜户";明编户籍,统称为"丐户",或为后世"堕民"来源之一。又相传宋将焦光瓒率部降金,宋人引以为耻,乃贬其部卒之籍,称为"堕民"。或谓指明初张士诚﹑方国珍的部属。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的一种,不许与一般平民通婚,不许应科举,多任婚丧喜庆的杂役等事。清雍正时削籍,与平民同列。但与其他居民的界线,解放后才完全消失。
士兵 [相关解释]
士官、军士和兵的统称。是军队中直接操作武器装备,执行战斗或保障勤务的军人。是军队的基础。我军士兵,是指班长及其以下军人。1988年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分有三等七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外州 [相关解释]
1.京都以外各州的统称。
大五金 [相关解释]
1.较粗大的金属材料的统称﹐如铁锭﹑钢管﹑铁板等。
大豆 [相关解释]
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中国重要的油料和粮食作物。根系发达,根瘤多。茎直立、蔓生或半蔓生,全株有茸毛。花白或紫色。果实为荚果。种子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可食用、作油料和副食品。
奏议 [相关解释]
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子侄 [相关解释]
1.亦作"子妷"。 2.儿子与侄子辈的统称。
字画 [相关解释]
1.文字的笔画﹑笔形。 2.即书画。书法和绘画作品的统称。
学艺 [相关解释]
1.学习六艺。即学习礼﹑乐﹑射﹑御﹑书﹑数。 2.学习技艺。多指学习戏剧表演艺术。 3.学问﹑技艺的统称。
守长 [相关解释]
1.郡守县令等地方长官的统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