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教案

时间:
分享

《小蝌蚪》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蝌蚪》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教案

《小蝌蚪》教案1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的欢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主角的话。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教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貌?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教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齐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教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终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齐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主角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主角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样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幼儿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教师在一旁帮忙)其他幼儿做小蝌蚪,教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师:小蝌蚪们,我们在小河里欢乐地游泳、找东西吃、做游戏,还找到了妈妈,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下次再来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好吗?

《小蝌蚪》教案2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教学目标:

  1、教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跑,锻炼幼儿腿部肌肉力量。

  2、培养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和幼儿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师在场不同方位扮演(鸭、鱼、龟、鹅、青蛙)妈妈。

  3、幼儿胸饰(可正反翻转)一面为小蝌蚪,一面为小青蛙。

  4、音乐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和幼儿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

  (音乐声中)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来游去,十分快活。

  教师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评:教师以角色身份带领着幼儿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动,做游戏前的准备活动]

  二、展开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小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小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小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来游去,间或停下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活动节奏的控制]

  三、结束部分(小蝌蚪们翻出小青蛙胸饰)

  1、(音乐歌曲小青蛙)小青蛙们高兴地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跟着妈妈一边学蛙跳。

  [评:这里表现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又加大了幼儿腿步肌肉的活动强度]

  2、青蛙妈妈:孩子们,田里的害虫可多了,练好本领跟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3、青蛙们捉到害虫后,高兴地和妈妈一起听着音乐自由舞蹈。

  [评:这里的自由舞蹈即为一种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喜欢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适合开展集体性的游戏,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也和幼儿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情绪,使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动,活动的情节性既主动的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活动中有一定的运动量,强度适合小班,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音乐使得孩子们更加投入,也使游戏增添了一份吸引力。游戏中的对话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又培养了幼儿自觉使用礼貌语言的良好习惯。

《小蝌蚪》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想象故事情节,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2、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探究生命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

  2、青蛙、鸭子、大白鹅、鱼、乌龟、小蝌蚪头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早上谁送你来幼儿园?送首歌给妈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听,有人在哭,老师过去看一看。原来是小蝌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可是,他们的妈妈生下小蝌蚪后就离开了,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于是,他们就四处去寻找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找到妈妈。

  2、新授:

  (1)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故事课件。幼儿仔细观察。

  (2)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在哪里?

  小蝌蚪先遇到谁?又遇到谁?

  他们是怎么说得?

  (幼儿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示幻灯片,让幼儿更充分理解。)

  (3)完整的将故事看一遍(课件)

  (4)边看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5)游戏:

  课前在地上画5个圆圈,找5个幼儿扮演青蛙、鸭子、大鱼、乌龟、大白鹅,分别蹲在5个圈内,另找2名幼儿扮演小蝌蚪,青蛙和小蝌蚪在池塘里边游边念儿歌: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身体滑溜溜,漂亮尾巴扭呀扭,池塘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东边游来西边游,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头?念到"池塘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呀转转转"时小蝌蚪两臂侧平举,原地转3-5圈。念到"闭上眼睛想一想"时,小蝌蚪蹲下用手蒙住眼睛。念到"妈妈妈妈在哪头"时,青蛙妈妈和其他的妈妈交换位置,表示先回家了。当老师说:"找妈妈去吧。"小蝌蚪睁开眼睛,跑到自己妈妈的身边,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看谁最快找到妈妈。

  3、活动结束:

  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也要唱歌给妈妈听,小朋友和他一起唱吧。

《小蝌蚪》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的变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今天,这些小蝌蚪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只有拿到礼物的小朋友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呢。点击课件,生读一个,师点一下课件。(逐个点击PPT1-5)

  大家都收到礼物了,(点击PPT6)我们就是小蝌蚪的好朋友了。所以,小蝌蚪也愿意把他自己的伤心事说给你听了。我们去听听吧。(点击PPT7)

  (寻人启事)大家好!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很羡慕!可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我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了,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2、朋友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你们愿意帮小蝌蚪的忙吗?我们一起帮助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吧!(点击PPT8)

  3、你们帮小蝌蚪找到他的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啊?(青蛙)过渡句:小朋友们,小蝌蚪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得到了谁的帮助?(鲤鱼阿姨和乌龟)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小蝌蚪是怎么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小蝌蚪游啊游,看到了鲤鱼阿姨。(点击PPT9)

  1、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会想些什么呢?(点击PPT10)

  2、小蝌蚪又是怎么问的呢?(点击PPT10)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谁来当一回小蝌蚪,来问一问鲤鱼阿姨吧!生读

  3、此时小蝌蚪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理解“迎”字(点击PPT11)拿生字卡片拼读注音后鼻音,说部首,组词读迎。

  读一读,读出小蝌蚪有礼貌、急切的心情。

  4、鲤鱼妈妈会怎么回答呢?(点击PPT12)鲤鱼妈妈()地说。有感情地朗读鲤鱼妈妈的话。

  5、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老师当鲤鱼妈妈,谁愿意来做小蝌蚪,向我打听妈妈的消息。师生合作读,同桌读,男女读。(点击PPT12)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可高兴了。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的,这时候的小蝌蚪发现自己和原来不一样了,你们发现了吗?生说。(点击PPT13)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他们继续游哇游……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这时他们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

  2、请小组自学第三自然段,要求:A、用直线划出小蝌蚪的话。B、用波浪线划出乌龟的话。C、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

  3、交流。

  (1)小蝌蚪看到了一只乌龟,他们是怎么做的?(点击PPT15)识字教学“追”,注意翘舌音,部首,组词,开火车读。

  (2)读小蝌蚪的话。小蝌蚪,你为什么要这样叫啊?(点击PPT16)

  (3)读出乌龟的话。(点击PPT17)

  (4)小蝌蚪从乌龟的话中又知道了妈妈有哪些特征?(板书:大眼睛、绿衣裳)

  (5)他们为什么会把乌龟当作妈妈?(因为鲤鱼阿姨说过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所以小蝌蚪才会把乌龟误认为是他们的妈妈。)

  (6)练习对话,请小组上台演一演。(旁白、小蝌蚪、乌龟)

  (7)这时候的小蝌蚪样子又有了什么变化呢?(点击PPT18)

  (8)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难过又开心,难过的是乌龟不是他们的妈妈,开心的是从乌龟的口中又知道了妈妈的一些特征。于是,小蝌蚪告别了乌龟,他们继续游哇游,游到荷花旁边时,他们看到了什么?(点击PPT19)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青蛙身上有他们妈妈的特征吗?

  1、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2、当看到荷叶上的青蛙时,小蝌蚪是怎么样做的?

  3、对,这次小蝌蚪终于找对妈妈了,你听,青蛙妈妈说:“好孩子______________。”(点击PPT19)

  4、青蛙妈妈为什么说小蝌蚪已经长成青蛙了?

  我们来做做练习: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已经______。

  (点击课件)

  三、总结

  1、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呢?你能说一说吗?(逐个点击PPT22)你能填一填吗?(点击PPT23)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尾巴(),变成了()。(点击PPT23)

  2、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它们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庄稼的保护神!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保护青蛙,不去捉青蛙)

  四、写字指导

  1、组词读:“什”“么”“变”。(点击PPT24)

  2、说写什么两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范写,生写,点评,再写一个。

  4、同样的方法指导写“变”字。(点击PPT25)

  五、课外拓展

  (点击PPT26)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了解一种小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或向家长了解有关青蛙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本课的开始,老师利用小蝌蚪送礼物的方法,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习过的生字,新颖,有趣,学生喜欢。

  二、读出感情。课文有许多对话,如:当小蝌蚪错把鲤鱼当成了妈妈时,鲤鱼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在读时出现了不同的争议。有的孩子认为应读得慢一点,因为他认为会很温柔,说话时亲切一些,语气要和蔼一些,。有的孩子认为鲤鱼是笑着说的,他觉得小蝌蚪居然会把自己当成了他们的妈妈,有点好笑。这些体验都反映了孩子们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就认为自己就是鲤鱼。

  三、教学松弛有度。课文描写小蝌蚪遇到鲤鱼和乌龟的段落从写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老师将重点放在前面一个段落的指导上,通过总结学习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自学下一段,尝试让学生自己学懂。

《小蝌蚪》教案5

  活动目标:

  1、再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表现有情节的画面。

  2、学习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大胆添画与情节有关的事物。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看过连环画故事书,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2、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对股市情节比较熟悉。

  3、故事磁带和动画片,图画书《小蝌蚪找妈妈》。

  4、图片:鸭、鱼、龟、鹅、青蛙。彩色笔、纸、订书机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动画片并讨论。

  教师: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小蝌蚪找妈妈时先遇到了谁?后遇到谁?是在什么地方遇到的?这些地方有哪些景物?最后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2、请幼儿欣赏图画书,边思考边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呢?小组合作时怎样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每幅图上可以画些什么?怎么画?除了动物,还能画什么?

  教师出示一本图画书u,提醒幼儿制作完整的连环画。

  3、播放故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难点: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4、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教师评价。

  教师: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制作连环画的?哪一组的连环画画得最好?为什么?你们是怎么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的?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达标测试中,我共安排了abe三组练习,让学生任选一题完成,结果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会直接的从第二题开始解答,导致教学有些被动。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

  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展示编制得十分细致的教案,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演示教案的过程,就难以上出鲜活的好课,就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感受时,要能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组织教学,通过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通过对小珊迪弟兄生活的深切感悟,激发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培养诚实、善良品质的自觉性。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

  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

  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

  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

  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让学生思考到底谁说得对?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意见出现分歧,开始争论,自发的形成一种研讨学习的氛围。最后的出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并且能够简要地说出原因。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以“除了洋娃娃,除了棒棒糖,金吉娅还给予小女孩,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为重点,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小蝌蚪》教案6

  活动目标

  1、产生对小蝌蚪的爱护之情。

  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掌握其生长变化的过程。

  重、难点

  重点:了解小蝌蚪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小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饲养的小蝌蚪若干。

  2、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ppt

  3、小蝌蚪成长的操作图片4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物,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导入语: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歌曲进入活动室。

  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到小河里来游泳了。小朋友请看,小河里是什么?

  师:对,是小蝌蚪,小朋友请看,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幼儿观察放在活动室里的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

  1、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

  2、什么颜色?

  3、它生活在那里?

  4、小蝌蚪吃什么?

  5、是怎样游泳的?

  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蝌蚪游泳的样子。

  小结;小蝌蚪长着黑黑的大脑袋,细长的尾巴,圆圆的身体,生活在水中,吃水藻、水中的浮游生物、面包屑等。

  二、观看PPT,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1、探索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问:小蝌蚪长大了变成谁呢?(青蛙)看:PPT2

  青蛙妈妈长得什么样子?PPT3,头上有什么?披着什么颜色的衣服?露出什么颜色的肚皮?

  小蝌蚪与青蛙有什么不同呢?(颜色、尾巴、腿、生活方式、游泳姿势)

  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边放PPT边讲述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卵PPT3 ——蝌蚪PPT4———长后退ppt5 ——长出前腿PPT6——尾巴变短消失——青蛙PPT7。

  象青蛙这样,及生活在水里,也生活在陆地上的小动物叫两栖动物。

  2、引导幼儿排出蝌蚪变青蛙的生长顺序图。

  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逐一出示,师打乱顺序,请幼儿贴在背景图上。

  讲评幼儿的排图。

  孩子们都排对了,看青蛙妈妈产下的卵——变成蝌蚪——先长出后退——再长出前腿——尾巴变短——成蛙(青蛙)——欣赏(变化过程PPT)

  三、观看视频,模拟游戏,巩固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的认识。

  玩法:师拿图片,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卵(幼儿蹲下,双手抱腿,头低下,做圆圈状)蝌蚪(幼儿做蝌蚪游泳状)长出后退(幼儿伸一伸后退,蹬一蹬),长出前腿(伸出胳膊作游泳状),青蛙(双手叉开,做青蛙跳)。

  听音乐玩一次游戏。

  四、探讨青蛙的本领,激起幼儿保护青蛙和爱护小蝌蚪的美好情感。

  青蛙有什么本领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呢?

  师小结:青蛙不仅会唱歌,还会捉害虫,保护庄稼,所以我们不要捉小蝌蚪和青蛙,不让坏人伤害它。我们今天捉到的小蝌蚪也要送到小河里,让它长大变成青蛙。

  五、活动延伸。

  变成青蛙帮农民伯伯捉害虫。(听音乐《小青蛙找家》出活动室)。

《小蝌蚪》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大胆点画小蝌蚪的脑袋,用棉签朝不同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表现小蝌蚪的不同形态。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黑色颜料每组一份

  2、幼儿用半成品背景图、棉签、抹布等。

  3、示范背景大图、视频《小蝌蚪》

  一、欣赏小蝌蚪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师:春天来了,河里的小蝌蚪都出来活动啦,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师: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它生活在哪里呢?

  3、重点观察小蝌蚪游的方向。

  二、讲解示范小蝌蚪。

  (1)师:这么可爱的小蝌蚪,老师想把它们画到纸上,你们想看老师画画吗?

  (2)出示操作纸,示范点画。

  点画、添画方法:卷起袖管,用右手的食指轻轻地蘸一下颜料,点在纸上(数量多个),擦好手再用棉签画出尾巴(一个方向)。

  (3)师:老师是怎么画的呀?

  (4)再次示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蝌蚪的画法。

  (5)带领幼儿空手练习。

  (6)师:小蝌蚪在河里游的时候很快乐,它在朝不同的方向游呢!看!(示范)

  (7)师:点画小蝌蚪的时候不要画得太挤,可以空一点。

  (8)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画。

  三、提供操作材料,幼儿练习点画小蝌蚪。

  (1)交代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材料,请你们先用颜料在纸上点画小蝌蚪的脑袋,蘸了颜料的手不可以碰其他的地方,画好后请你用小毛巾擦擦手,然后用棉签给所有的小蝌蚪都画出尾巴来。用好棉签请把它放到小盒子里。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画。

  四、展示欣赏作品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点画的小蝌蚪吧!

  你的作品在哪里呢?

  (2)表扬画面整洁,能点画朝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的小朋友。

  五、活动尾声。

  (1)师:天色有点晚了,小蝌蚪们要回家了。妈妈正在呼唤它们呢:呱呱呱,呱呱呱,小蝌蚪,快回家!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出示青蛙图片)

  (2)师:让我们和小蝌蚪说再见吧!

  结束活动,整理材料。

《小蝌蚪》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7个生字,会写“灰、阿”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头饰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猜谜语,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请你标画出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听故事录音,边听边标画出自然段序号

  三、再读课文,了解蝌蚪变为有蛙的过程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思考:小蝌蚪什么样子呢?

  (2)“快活地游来游去”是什么样子呢?请你想象一下,做这个动作。谁还能用“快活”说一句话呢?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读这自然段,这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2)分组进行议论。

  (3)画出小蝌蚪和鲤鱼的对话,想象他们谈话时的语气,试着读—读,再分角色进行表演。

  (4)学生练读。表演。

  (5)汇报后评价。

  板书: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3、仿照以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小蝌蚪又向谁请教呢?

  板书:乌龟青蛙

  (2)自选学习内容。

  思考: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用读的形式汇报出小蝌蚪的变化。

  4、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小蝌蚪找到乌龟,乌龟告诉它,它的妈妈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找到了妈妈。

  7、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

  8、戴头饰表演。

  9、教师小结:小蝌蚪为了寻找妈妈,不断地探索,靠着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发现,不断地去探究,才能取得成功。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2、课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查找小青蛙吃害虫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1、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2、分小组表演这个节目。

  二、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本课中有些生字的结构规律。

  2、认识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灰迎阿姨 ?追顶披鼓

  (2)同桌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汇报。

  3、指导学生写本课的生字。

  先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再组词。注意区别“披”和“波”。

  (1)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占格位置。自主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与学生一起书空。,重点指导“灰、条”。

  (3)学生仿写,老师订正。

  (4)认真书写。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

  三、课堂作业设计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师生对话,背诵句子。师:小蝌蚪什么样?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青蛙什么样?生: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说清楚。

  四、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宽嘴巴长后腿

  乌龟青蛙

《小蝌蚪》教案9

  制作材料:

  废旧纸盒、透明吸管、不织布、软陶球

  适用活动:

  分类、比较大小、数量间的关系、点数

  活动的名称:

  《找到回家的路》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用摇游戏盘的方式将盘中的“小蝌蚪”经过相同颜色的蔬菜并抵达终点

  2、根据“小蝌蚪”抵达的终点图来寻找荷叶中上述相同数量的三角形

  活动指导:

  1、指导幼儿摇摆游戏盘时要小心慢慢活动,找准“小蝌蚪”滚动的惯性。

  2、“小蝌蚪”滚入的终点显示了几个三角形,让小青蛙走过与上述数量相同的三角形荷叶,把相同数量的三角形都找完就找到家了。

  玩法二:比较大小

  设置两只小青蛙从一个入口进入,一直代表“小”一只代表“大”让他们寻找各自相同大小的荷叶,最后走回家。

  玩法三:点数,用小青蛙点数大小荷叶分别的数量,之后进行统计

《小蝌蚪》教案10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尝试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尝试画从左往右画短横线,添画出清清的小河水。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作画工具作画,并培养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4、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每组一盘黑色颜料及抹布、黑色勾线笔、课件。

  2、在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供幼儿观察,了解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重难点:

  幼儿尝试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1、春天到了,你看到了绿色家园里有哪些变化?

  2、春天来了,老师也用相机拍到了一个好朋友。

  观看FLASH小蝌蚪,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

  3、提问:

  1)它们在水里干什么?

  2)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大脑袋、细尾巴”。

  二、演示讨论——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方法画出各种方向的小蝌蚪。

  1、教师示范:(手指压印),咦?它的尾巴应该在哪边的呢?(引导幼儿说出几种不同的方向,并尝试用曲线表示尾巴。)

  2、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假如小蝌蚪要想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样画?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

  3、小蝌蚪很喜欢游水,我们在小蝌蚪的身边从左往右画一些清清的小河水(示范画短横线)。河里的水很多,所以要画许多许多的短横线。

  4、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游得真高兴。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创作表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

  四、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一起看看讲讲。

  教师预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妈妈的怀抱,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幼儿作品。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蝌蚪》教案11

  教学内容: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准备:1、动画课件(课文插图)。(教师)

  2、“长出后腿的蝌蚪”、“鲤鱼”、“长出前腿的蝌蚪”“乌龟”图各一张。(学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情景交流:孩子们,快告诉我,你们的妈妈来听课了吗?她坐在哪儿?见到自己的妈妈,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此刻的心情呢?

  2、正当你们享受母爱的幸福时,瞧!谁来了?

  (看动画:全景1)交流:这群小家伙是谁?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读,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4、多可爱的小蝌蚪呀!可怎么不见它们的妈妈呢?孩子们,愿意跟随小蝌蚪去找找它们的妈妈吗?(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二、感知内容,激趣识字

  1、听动画朗读,边听边想: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吗?它们的妈妈又是谁?

  2、交流:你听了后,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翻开课本,你发现了什么?

  激趣:是啊!拼音娃娃藏起来了。你们知道吗?这是拼音王国的国王的意思,他悄悄地告诉老师:今天,他想在我班评出谁是真正的识字大王哩!愿意接受挑战吗?

  (出示挑战第一关:比一比准先把课文句子读通)如果你遇到不认识的字,会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出示挑战第二关:游戏巩固汉字)

  鼓励:拼音王国的国王让我告诉你们,你们都被评为“识字大王”啦!

  [设计意图:以听动画朗读入手,有利于学生产生读的愿望和兴趣。在自主朗读中识字,体现了识字与阅读的整合。在此,还以“识字大王”的评比激发了学生克服读书困难的信心。]

  三、图文结合,精读导学

  1、小蝌蚪为什么会去找妈妈?

  假如你就是这群小蝌蚪中的一只,你会怎么说?

  小蝌蚪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谁能读?你读懂了什么?

  2、(看动画:全景3)想: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出示第三自然段)交流:为什么会把乌龟错当妈妈?

  3、(出示小动画:分组贴画)“迎上去”与“追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意思?请以贴画的形式向大家说明你的理解。

  (出示动画:全景2与全景3)自主观察,小组探究:我们小组贴对了吗?评出“优秀小组”。

  4、(出示动画:全景4)(出示第四自然段)联系前面的自然段,谈谈: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5、小蝌蚪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你想用一句话夸夸它们吗?

  6、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发生的变化。是怎么变的呢?

  (出示综合训练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在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 ,再过几天,尾巴变了,最后,尾巴 了,变成一只。)

  7、(出示动画:全景6)引导想象说话: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着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它们不停地吃田地里的害虫,不知能捉多少只。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一天,田野里没了青蛙,粮食、蔬菜上爬满了虫,我们吃什么呢?校园里的绿草爬满了虫,草坪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交流:现在,你又有什么话想对青蛙说?或对自己和其他人说吗?

  小结: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设计意图:不以老师的枯燥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在看动、读课文,贴图画中积极思维,发挥想像,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并使学生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情境表演

  1、(出示小动画:我是最棒的小演员)你喜爱文中的哪种动物?想怎样演好它?

  2、(出示小动画:团结协作)学生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采用表演的方式,既可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协作的精神。]

《小蝌蚪》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提问(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二、分段欣赏。

  1、观看课件

  (一)提问: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

  (二)提问:

  (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幼儿学说对话

  4、观看课件

  (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4、观看课件

  (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三、完整欣赏。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四、巩固故事。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小蝌蚪》教案13

  一、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1、同学们,上一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

  2、(出示卡片)

  3、下面,开起火车声音响亮地跟它们打招呼吧。(开火车读)

  4、大家一起来吧!(齐读)

  三、复习第一自然段。

  1、小蝌蚪的本事可大了,妈妈一生下它们,它们就离开妈妈自己独立生活,长大。

  2、谁能告诉大家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3、师贴图1。

  四、整体感知2-6自然段。

  1、过渡:多可爱的小蝌蚪啊!它和你们一样,看见别人有妈妈,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出示小黑板:表格)请同学们轻轻地捧起书,自己认真地把课文的第2-6自然段读一读。

  五、扶学第二自然段。

  1、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啊游,它的身体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说,师贴字:长出两条后腿、播课件插图、贴图2。)

  2、当它们快乐地游玩时,看见(播放课件:第二幅图)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它们会想些什么?

  3、小蝌蚪很想找到自己的妈妈,就向鲤鱼阿姨打听。小蝌蚪是怎么问的?(课件出示:第二句话,“迎上去”用红色)

  A看图理解“迎上去”:请看图,这里为什么用迎上去?(小蝌蚪们心情急切,它们与鲤鱼妈妈是面对面的。)

  4、小鲤鱼都有自己的妈妈,同学们的妈妈也都在后面听课了,小蝌蚪多么想念自己的妈妈呀!现在你们就是那些非常想念妈妈的小蝌蚪,老师就是鲤鱼阿姨,该怎么问呢?谁能迎上来问一问?(大家读叙事的部分,***同学来读问话。)

  5、生评。

  6、现在,(师指着某一组)你们这一组小朋友就是那群小蝌蚪,一起来问鲤鱼阿姨吧。

  7、师读鲤鱼妈妈的话。

  8、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师贴字:四条腿,宽嘴巴)

  9、多好的鲤鱼妈妈呀!它不但告诉小蝌蚪妈妈长得什么样,而且热情地告诉它们到那边去找吧。那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当鲤鱼妈妈?

  10、学生评议。

  11、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师指小黑板,生说:长出了两条后腿),知道了小蝌蚪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六、半扶半放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那,我们就到那边去找吧。

  2、出示课件:第三幅图下面,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一个人叙事,两个人读小蝌蚪,一人读乌龟的话。

  读完后小组讨论表格上的问题(小黑板),等会儿向老师汇报。

  3、汇报:小蝌蚪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贴字:长出两条前腿);(贴图3)。

  4、汇报:小蝌蚪从乌龟妈妈口中知道了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贴字: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5、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认做妈妈?(因为乌龟有四条腿。)

  6、出示课件:第二句话。

  7、小蝌蚪以为乌龟就是自己的妈妈,以为自己找到了妈妈,连忙——追上去。

  这里为什么用追上去,不用迎上去?(更着急,方位是在乌龟的后面。)

  8、小蝌蚪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就赶紧追上去,高兴地、叫着——(生:妈妈,妈妈!)

  9、小组分角色朗读。(1、2读叙事部分;3、4当小蝌蚪,***读乌龟妈妈说的话。)

  七、放着学第四、五自然段。

  1、下面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学生的回答(贴字:尾巴变短了;贴图4。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请看图(出示课件:第四、五幅图),小蝌蚪们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妈妈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4、小青蛙是怎么跳到荷叶上的?(知道动作蹬、跳、蹦)

  5、请一个女同学来当青蛙妈妈,两个学生表演青蛙跳到荷叶上的动作。

  6、学生评议。(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小青蛙的动作)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过渡:小蝌蚪长成小青蛙了,它们跟着妈妈干什么呢?

  2、齐读第六自然段。

  3、贴图5没有尾巴的小青蛙:小蝌蚪是怎么长成小青蛙的?(课件展示填空: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又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不知什么时候,尾巴不见了,长成了青蛙。)

  4、(课件出示:最后一幅图):小蝌蚪长成青蛙后,天天跟着吗妈妈去——捉害虫。

  你们看,青蛙妈妈捉到一只好大的害虫,一只小青蛙也跳出来,伸出舌头学捉害虫,它们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

  5、齐读课文。

  九、拓展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们有关青蛙捉害虫的资料,比如:青蛙都吃什么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能捕捉多少害虫呢?

  十、写字

  1、出示生字拼读。

  2、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3、谁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字在田字格里该怎样写?

  4、师范写,生书空。

《小蝌蚪》教案14

  【说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说教材】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篇课文是本册书看图学文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基础上的强化训练,同时也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段落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范例。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尤其低年级更应该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下面我重点阐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⑴ 读准9个生字的读音,随文理解字义。⑵ 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⑶ 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嫩容的基础上,学会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

  【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此,我充分发挥了教材的示范作用,构建了“导拨读训式”教学模式,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相结合的方法,侧重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分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学生前在的内动力,消除大部分城市儿童因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贫乏的障碍,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的录象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的小蝌蚪所吸引。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三、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的方法

  1、投影演示。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有了鲜明的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我请学生边看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看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首先投影演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的心情。这一词语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是我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和“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你的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的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的坡度,使低年级的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⑴ 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的急切心情。

  ⑵ 分清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话声音和速度的特点。

  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的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的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的心情,你是怎样体会的?

  ⑵ 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的声音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的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他们带着头饰进行配乐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的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加强了写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两道思考题。

  1、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2、按照上面的写法仿写两种小动物的样子。

  地点 数量 样子 干什么

  ⑴ ( )有( ),大象( )( )

  ⑵ ( )( )( )( )

  此题设计体现了两个层次,意在由浅入深,拓展学生思维,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小蝌蚪》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一个部首。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小青蛙变化成长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随文认识7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小青蛙变化成长过程。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读,引出课文

  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歌(《小青蛙写诗》)里,有这样一句,“小蝌蚪游过来说,我给你当个小逗号。”为什么“小蝌蚪”(板书)能当小逗号?你见过小蝌蚪吗?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他的样子。

  可是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今天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去——找妈妈(板书)

  二、 初读,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先读一遍这篇小童话故事,同学们要关注一下你在预习时圈画出来的生字,是否与老师的发音相同。

  2、学生自由读文

  小蝌蚪最后有没有找到他们的妈妈啊?(找到了)课文写得真有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自在地读一遍课文,注意遇到不熟的生字和词多读几遍。

  3、指名分段读文

  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好了,共有几个自然段啊?(五个)

  现在老师就请几名同学分自然来朗读一下,别人读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呢?(学会倾听,当好小老师。)

  再分段读一遍。

  4、分段读给同桌听

  还想读吗?这样,让大家都有读的机会,每人一个自然段,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比一比,看谁的读得字音正确,句子通顺。

  5、认识生字

  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有一群小朋友都被感动了,想和大家认识认识,请同学们轻轻放下课本。

  集中认识:色:新部首,刀字头。记字方法,尾巴上长把刀。黑灰色,你还知道什么表示颜色的词?说一句话。

  身:扩词。

  他:与“她”写法区别,与“她”、“它”用法区别。 阿:方言,还有称阿妈,阿姐等。区别语气词“啊”的用法 。

  三、 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请你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小蝌蚪们的心情怎么样呢?(快活)

  学习“活”字。快活,找个近义词,快乐。说一句话。

  学习“甩” 字。表动作,像动物甩着长长的尾巴。做甩手的动作。

  重点词:游来游去,仿说, 来 去。

  2、学习第2自然段。

  长着黑灰色身子、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接着他们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发生了什么事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一看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你能不能解决了。

  阅读提示:(1)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用“---”画出小蝌蚪说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鲤鱼妈妈说的话。

  了解小蝌蚪身体的变化:长出了两条后腿。

  理解“迎”的方向,是向对面去。

  分角色读句子。

  学习“食”字,在哪见过,扩词。习惯养成教育,不要多吃零食。

  3、巩固1、2段中的生字,开火车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四、指导写字。

  指导书写:色:上下结构。撇稍长。

  身:独体字。第四、五、六笔都是横。第七笔撇要出头。

  (1) 学生跟老师书空,观察;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

  五、 总结。

  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16750